拔节孕穗期:小麦茎基腐病高效防治要点!

红霸科技
2025-04-07
来源:

近年来,随着秸秆还田等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的变化,再加上品种抗性较差、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,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,已成为我国黄淮海、华北等主产区的重要病害,其隐蔽性强、蔓延快。发病田块轻则减产10%-20%,重则导致小麦白穗、籽粒干瘪,甚至绝收。


小麦白穗现象


一、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


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贯穿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。在苗期,病菌侵染麦苗,发病较重的幼苗叶片发黄,生长缓慢、植株矮小,甚至枯萎死亡。拔节期病菌主要危害小麦基部叶鞘和茎秆,发病植株茎基部的叶鞘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暗褐色,随着病菌侵染,进一步蔓延至根部、茎秆,并在茎基部第1-2茎节处产生褐色病斑,严重时茎基部节间变为深褐色,茎秆易折断,并出现死苗现象。在孕穗-灌浆期,染病较严重的植株,其叶片干枯,并出现白穗、籽粒灌浆不饱满甚至无籽的现象,严重影响小麦产量。


发生茎基腐病的植株表现


二、小麦茎基腐病发病严重的原因


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在土壤以及病残体中存活时间长;连年的小麦-玉米轮作导致病原菌积累(在多数小麦种植区,假禾谷镰孢菌是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优势病原菌之一,该病原菌的寄生范围包括小麦、大麦和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);偏施氮肥,导致植株抗性下降等多方面因素,促使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。


三、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方法


1.合理施肥灌溉:发病地块应增施磷、钾肥和锌肥,忌偏施氮肥。孕穗-灌浆期持续干旱会削弱植株抗病能力,加重病情,若遇持续干旱,应适度补水以减轻植株胁迫,但需避免田间积水。盐碱地区应避免采用高盐分水源灌溉,否则易加剧土壤盐渍化,增加植株盐胁迫,加重病害。


使用红霸小麦方案的植株茎基部表现


2.化学防治:除药剂拌种外,可在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初期选用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、氰烯菌酯等单剂及其复配剂喷雾。施药时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,适当加大用水量,重点淋喷小麦茎基部,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治效果。
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