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区别小麦细菌性叶枯病和黄花叶病毒病!

红霸科技
2025-04-12
来源:

当前(4月上旬)正值长江中下游小麦孕穗期,黄淮海地区处于拔节-孕穗过渡期,多地红霸技术员反映麦田出现一片一片的发黄现象,而且传播速度极快,今天是一小片,明天就是一大片,发病症状既不像纹枯病、茎基腐病,也不像黄花叶病毒病,更不是除草剂使用不当引起的药害,后续经鉴定分析确定,是小麦的细菌性叶枯病。


红霸小麦方案拔节期田间表现


一、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病症状


小麦细菌性叶枯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,早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,随后扩展为黄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条斑,病斑边缘常伴有半透明黄色晕圈。湿度较高时,病部会出现菌脓,干燥后形成黄色胶状颗粒。随着病情加重,病斑沿叶脉纵向延伸并相互融合,导致叶片局部或整体枯死,呈现焦枯卷曲状,严重时全株叶片自上而下黄化早衰。该病在多雨潮湿、氮肥过量或植株伤口较多时易爆发流行,具有传染扩散快、危害重的特点。


细菌性叶枯病田间表现


二、与黄花叶病毒病的区别


细菌性叶枯病典型症状为沿叶脉扩展的枯黄色条斑,并伴有发黄干枯的症状;黄花叶病毒病则呈现全叶黄绿相间侵染特征,叶片质地脆硬并伴有轻度内卷。

细菌性病害早期在叶肉组织产生灰褐色坏死斑,透射光下可见菌脓渗出物;黄花叶病毒病无局部坏死症状,黄化区域与绿色组织界限模糊。

黄花叶病毒病会导致心叶螺旋状扭曲及节间缩短;细菌性叶枯病侵染对新生叶的影响较弱,主要导致成熟组织坏死。


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田间表现


三、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措施


在病害发生初期,及时喷施合适的药剂是控制病害蔓延的关键。发生细菌性叶枯病后,可选用的药剂包括络铜·柠铜、喹啉铜、噻菌铜、春雷霉素等。对于发病较重的田块,可喷施复配药剂。喷药时要确保均匀覆盖植株,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。
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