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持续的干旱天气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,同时也为蚜虫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1、干旱:蚜虫爆发的“幕后推手”
持续干旱导致土壤结构恶化,出现干裂现象,土壤水分含量急剧下降。小麦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,生长受到极大抑制,植株矮小瘦弱,叶片枯黄卷曲,光合作用效率大幅降低,无法正常合成养分,导致小麦发育不良,结实率下降,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。而且,干旱还会使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,更容易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袭。与此同时,干旱成为了蚜虫爆发的“催化剂”,温度升高、湿度降低,为蚜虫创造了绝佳的生存环境。
土壤严重缺墒
2、蚜虫:小麦的“隐形杀手”
蚜虫在小麦孕穗期的危害极为严重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,此时小麦正处于形成穗粒、积累营养物质的关键时期。蚜虫大量聚集在小麦穗部和旗叶上,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小麦的汁液,导致小麦营养物质被大量掠夺。这不仅会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,还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,进而导致小麦灌浆不充分,麦粒干瘪,千粒重下降。更严重的是,蚜虫是小麦黄矮病的传播媒介,一旦小麦感染该病毒,病情会迅速扩散,导致整片麦田面临绝收的风险。
小麦蚜虫
3、如何应对小麦蚜虫爆发?
在干旱条件下,及时灌溉是缓解小麦旱情、增强小麦抗性的关键措施。合理灌溉不仅能为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,促进其正常生长,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,不利于蚜虫的繁殖。同时,清除田间杂草也至关重要,因为杂草是蚜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之一。通过及时清理田间及周边杂草,可以减少蚜虫的滋生源,降低蚜虫的数量。
红霸效果对比图
此外,化学药剂的使用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手段。可选用“红霸”联苯·噻虫胺进行喷雾防治,联苯·噻虫胺杀虫谱广,对多种害虫高效,兼具触杀、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,持效期长,能有效保护作物生长。
注意事项:在使用化学药剂时,务必严格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,一般要求在小麦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,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