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全国多地小麦主产区遭遇潜叶蝇危害。据多地植保部门监测,部分田块虫株率已超60%,叶片受害率达40%以上,直接威胁小麦光合作用与千粒重。
一、潜叶蝇对小麦产生的危害
1、减弱小麦抗旱等功能,使小麦叶片发黄、叶绿素降低、光合作用受到影响,不利于小麦抵御极端天气,对于抵抗病害侵袭能力也下降减弱。
2、影响小麦蒸腾和呼吸,使根部不能正常吸取及转化营养物质,从而使叶片发黄、干枯、萎蔫,造成减产。
3、小麦潜叶蝇发生在小麦扬花及灌浆期,小麦叶片受损,势必会影响灌浆、千粒重降低,从而影响小麦产量。
小麦潜叶蝇
二、小麦潜叶蝇的发生规律
小麦潜叶蝇一般每年发生2代。11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的盛发期,11月下旬它们会入土化蛹。到了次年2月底至3月初,成虫开始羽化,4月中下旬则是第二代幼虫的发生高峰期。这段时间,小麦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期,一旦受到潜叶蝇的侵害,后果不堪设想。
小麦潜叶蝇虫害症状
三、小麦潜叶蝇防治措施
1、潜叶蝇成虫对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明显的趋向性,施用这类肥料会增加田间潜叶蝇的滋生风险,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。
2、对于已经发生的潜叶蝇,化学防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建议每亩喷施5%阿维菌素乳油、30%灭蝇胺悬浮剂等药剂,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,可有效控制潜叶蝇的危害,保护小麦叶片,确保小麦健康生长。
“红霸”小麦效果对比图
小麦潜叶蝇虽是偶发性害虫,但一旦爆发,对产量影响极大。其防治需遵循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干预”的原则,若等到危害发展到后期,即使防治措施得当,叶片已受损,小麦产量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因此,提高警惕、强化田间管理与科学防治,是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所在。